商務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4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78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5%。在全球跨國投資流動出現下滑的情況下,中國以強大的經濟韌性和超大市場規模優勢,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引資穩定增長。這說明中國仍是各國資本最看好、最安全的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持續擴大開放本身將進一步釋放制度紅利,為各國企業來華投資創造良好條件。
國際直接投資的新變化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向縱深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變,全球國際直接投資格局發生了復雜變化和深刻調整。
一是全球投資壁壘增加帶來新變化。在投資驅動貿易的國際經貿格局下,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國際經貿摩擦不斷加劇,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制約因素增多、不確定性加大,出口面臨新一輪“去加工貿易化”,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形成較大下行壓力。但同時,這也倒逼我國產業和貿易加快轉型升級,進一步向以技術、質量、品牌和服務為核心的新競爭優勢轉變。
二是全球供應鏈深度調整、中日韓產業鏈網絡區域特征更加凸顯。世界經濟區域化特征更加明顯,推動全球范圍內的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深化調整,新冠肺炎疫情促使跨國公司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的意愿更加強烈,謀求更加多元化布局,加速近岸化、本土化發展。中國與日本、韓國、東盟良好的貿易投資聯系,以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影響力的逐步增強,尤其是RCEP協議的簽訂和實施,將更有利于吸引全球供應鏈向中國集聚。另一方面,全球產業鏈數字化、價值鏈數據化、創新鏈平臺化和供應鏈智能化的趨勢日益加強,并深度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和形態,不僅引發各國內部數字經濟治理的變革,而且導致全球數字經濟與貿易規則的重塑與博弈。
三是國際投資規則重構引領新變革,尤其是制度型開放和數字經濟治理規則。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逐漸引領國際經貿規則重構,議題由“邊境措施”向“邊境內措施”延伸,知識產權保護、競爭政策、電子商務、政府采購等成為談判焦點。我國在堅決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礎上,積極應對經貿規則變化,加快推進CPTPP、中日韓自貿區、中歐投資協定等談判,為我國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我國引資戰略的創新策略
面對國際直接投資發展的新格局,中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調整和創新引資戰略,堅定不移地走開放共贏之路。
第一,夯實數字產業基礎設施配套?!靶禄ā币I全球產業數字化和融合化新趨勢,以“新網絡”建設行動推動產業鏈數字化,以“新設施”建設行動促進創新鏈平臺化,以“新平臺”建設行動強化價值鏈數據化,以“新終端”建設行動加速供應鏈智能化。
第二,我國引資戰略創新的主攻方向轉向創新型經濟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是創新驅動型經濟發展的重點,更是我國引資戰略創新的重點方向。尤其是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百億級、千億級甚至萬億級新產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強調“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支持外資加大中高端制造、研發、現代服務等領域”。
第三,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的融資便利化和國際化的政策體系為突破口,增強我國引資戰略創新的金融支持。尤其是已經實行自由貿易賬戶的自貿區,不僅要擴大企業國際融資渠道,增強資金跨境流動和高端要素配置能力,而且要在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下積極探索靈活有效的監管方式,把金融開放與風險防范更好地結合起來,加快構建自由貿易賬戶網絡體系,積極探索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逐步實現的有效途徑。
第四,我國引資戰略創新日益聚焦高質量開放,強化高水平開放和制度型開放的功能。一方面,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亞太投資門戶,建設亞太供應鏈管理中心,構建面向全球的投資促進網絡,提升總部經濟的能級,主動應對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深刻調整的新挑戰,吸引更多供應鏈核心環節集聚中國,提升亞太供應鏈服務平臺能級。另一方面,放大進口博覽會對我國高質量引資的帶動效應。提升進博會對我國的引資促貿功能,增強進博會對我國要素優化配置功能,凸顯進博會提升我國的首發經濟優勢,以國際合作園區支撐我國引資戰略創新。再則,以數字化貿易平臺打造全球數字貿易和投資高地,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率先建設“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對接全球電子商務新模式新規則新標準。最后,持續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形成國際投資制度創新高地。
作者丨殷德生(華東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丨文匯報
編輯丨肖啟玉